欧阳亚玲,女,1972年生,中共党员,现任新县法院立案庭庭长,自工作以来,她凭着对审判事业的执着热爱,对公正司法的坚定信仰,对服务群众的满腔热情,立足岗位,无私奉献,用富有爱心的工作态度、富有经验的工作方法、富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赞誉。
欧阳亚玲庭长所在的立案庭,是直面各类纠矛盾纷的第一扇窗口,各类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焦点在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,最终绝大多数转向法院,涌入立案庭。新县法院立案庭每年要接待近万位当事人,工作好坏,直接影响到法院的对外形象。而接待当事人是最需要热情与耐心的工作。欧阳庭长以“法院来访无小事,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”为宗旨,认真对待每一位来访者,真诚却不失威严,温婉而不乏理性,她总说:“不管有理没理,只要到我们法院,就是希望法院能想出办法解决其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,我们就要代表法院以法官平常之心,以热情的态度,专业而礼貌的话语耐心听诉,热心解答,诚心实意地为民排忧解难。”
今年年初,20多位老人来到立案庭,欧阳庭长亲切接待了他们,通过询问了解到,这些老人都是来讨要劳动报酬的。老人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,记忆力也下降了,欧阳庭长不慌不忙的拿出诉状格式为他们逐个耐心讲解,指导他们写诉状,准备材料,当场为他们立案,不让他们多跑路。外面天气寒冷,就让立案庭干警将老人们扶到休息区,给老人们倒上热水,让他们休息休息再走。老人们感受到了欧阳庭长的细心和善良,纷纷表示感谢,有位老人感动的说:“我们找过很多部门,别人让我们来法院打官司,我们以前听说法院打官司很难,自己又什么都不懂,来之前都没有抱什么希望,却没想到碰到了一个好法官,这么快就办好了。”欧阳庭长微笑着说道“我们法院一直这样做的,其他法官也是这么做的。”
为全面落实最高法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建设工作部署要求,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,加快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、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,努力形成集约高效、多元解纷、便民利民、智慧精准、开放互动、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。欧阳庭长带领立案庭全体干警为人民群众提供信息化、智能化诉讼引导、立案登记、查询咨询、材料收转、信访接待等诉讼服务,充分利用河南法院诉讼服务网服务,大力推广“网上办”“扫码办”“刷脸办”,努力减少操作流程,简化手动程序,让网上立案、跨域立案,网上交费等成为常态,让当事人实现不出家门“一网全办”,力争让人民群众“最多跑一次、最好不用跑”,最大限度的呈现了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。
为努力把小额、简单的纠纷化解在诉前,欧阳庭长加强对当事人法律指引及法治宣传,鼓励、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,最大限度地将纠纷分流到非诉渠道解决。欧阳庭长积极与社会各特邀组织对接,提升多层次、宽领域诉调对接网络,主动与各乡镇、街道、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动,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,社会志愿者、法律工作者、专业技术人员、党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老干部、党风廉政监督员等人员作为特邀调解员参与诉讼或非诉调解工作,根据案件的情况,依据“熟人社会”中“熟人”委派特邀调解人员参与调解,尽最大可能化解矛盾,化解了一大批双方矛盾冲突较大的案件。
今年三月的一天,年逾八旬的刘老太步履蹒跚地来到立案庭,含泪状告自己的小儿子,要求小儿子尽赡养义务。欧阳庭长边安慰老人,边陪着老人叙家常,待弄清缘由之后,她主动联系上老人的子女,邀请村委会委员及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,经过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,老人的子女终于认识到了错误,主动表示愿意解决好母亲的赡养问题,不让母亲受委屈。这样一起家庭纠纷的诉前化解,看似小事,却温暖了一颗心,教育了几代人,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在倡导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今天,疏通诉调对接机制,做好诉前调解工作,对于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、维护社会稳定、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。
欧阳庭长用心总结了一套工作经验---面对怒气冲冲的来访者,她总是温声细语,以柔克刚,尽量让其吐出心中不快,然后再不厌其烦地耐心说服、解释,直到对方听清了、弄懂了才平静的离开;面对哭哭啼啼的来访者,则以“同情心”面对,真诚倾听来人诉说,直至宣泄完心中的委屈,再从正面加以安慰劝导,并根据来访人员的不同情况、不同特点,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:采取做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、做来访人员工作与做来访人家属工作相结合,本机关做工作与动员社会组织一起做工作相结合;教育疏导与依法制裁相结合的方法,最大限度地把来访人员稳定在诉前。
就是这些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,她却持之以恒的坚持了近三十年。虽然没有审理惊天动地的大案与要案,但点滴之水依然深藏大海的浩瀚,丝缕之光依然包蕴了阳光的璀璨,以举巨重之努力面对弹指之砂砾,以谨慎敬畏之态度铸就公正与严明,深刻于欧阳亚玲心中,因为她知道群众利益无小事,每一个案件都是别人的人生,她愿一直用温情与爱守护着万家灯火,用法律守住着公平正义。